时间:2022-08-22 浏览量:3174
随着键盘敲击声的停止,一天的工作总算结束了,我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时钟,刚好18点整,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体,看着公司窗外广场上正哄着自家小孩子玩闹,一脸笑容的长辈们,我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想到自己两岁半的女儿还在家等着自己,就迫不及待的往家里走去。
我是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一名普通职工,从我的爷爷到我这一辈,祖孙三代都是林业人,也见证了八林这些年的变迁。
此时,八林的街道上已经热闹起来,跳广场舞的、踢毽子的、打羽毛球的、踢足球的,还掺杂着夜市喧嚷的声音。我走在回家路上,也被这热闹的气氛所感染,看着这幅和谐景象,感觉工作一天的疲惫都消失了好多。走着走着,我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疑问,那些为了林区建设付出了自己青春的老林业人到底流过多少汗水?
一家人吃过晚饭后,我突然对父亲说道,“爸,您给我讲讲你们那个年代的林业故事吧”。正在扮演老虎陪孙女玩闹的父亲冲我笑了一下,许久没有回答,似在回忆着什么……
贮木场
1983年8月份,父亲走出校门参加工作,来到八家子林业局贮木场,被分配到了造材组工作。也是这一年,在贮木场工作了一辈子的爷爷正式退休,父亲接过爷爷手里的重任,在贮木场一干就是近40年。父亲是造材、选材、钳工、焊工、电工等多方面的“好手”,多年来,曾两次荣获林业局“劳动模范”称号,多次被评为林业局“先进工作者”。
“我还清晰地记着贮木场里那一座座如山的楞垛和奋战在造材台上那些忙碌的身影。工友们走在造材台那窄窄的过道上,嘴里哼着《咱们工人有力量》,卸车桥上吊装的木材从我们头顶缓缓划过,在我们脚下则是运送木材的链机发出的轰轰声响。这一幅幅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是多么让人怀念啊!”只要一提起这些往事,父亲总是神情激动、热泪盈眶。在那个年代,有多少次,大会战的灯光点亮寒夜的碧空;有多少回,列车的汽笛唤醒东方的黎明;有多少个节日,他们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一年又一年,他们将多少原木堆积成耸入云端的楞垛;一年又一年,又有多少优质的木材装上列车呼啸着奔向祖国各地?没错,这里的贮木工人个个都是汉子,他们凭借手里的搬钩和敢于前行的勇气,在八林这片热土上演了一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青春热剧”。
我看着父亲肩膀上那些“青春的印记”,良久说不出话来,那是一层又一层又厚又硬的老茧,这些印记跟随了他大半辈子。我眼含热泪地对父亲说道:“感谢你们为子孙后代所做的这一切”。是的,年轻时候的父亲就是用自己那普通的肩膀扛起一根根木头,也是这普通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与千千万万林业工人一起支撑起林区的发展建设。那些年,一切为了生产,贮木场就像一个战场,人人都在擂着战鼓、干劲十足,场面热血沸腾。那个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岁月,承载了多少林区人的喜怒哀乐,同时也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甘于奉献的务林人。这一件件、一桩桩的贮木往事,就是父辈们火红青春的见证,又怎能让我们轻易忘记?(自1948年八家子林业局建局以来,累计生产商品材1133万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林区转型发展的脚步,宣告靠大木头吃饭的那个时代已经结束,八林由木材生产全面转向了生态建设与保护。2017年7月,由于工作需要,年近60的父亲离开了工作近40余年的贮木场,加入森林管护队伍。岗位的变换,让父亲从造材工人转变为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疫、野生动物保护等新的职能,可是父亲对工作的热情却始终没有变,经过初期的迷茫和阵痛,父亲放下曾经从不离手的搬钩,成为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第一批管护站驻站人员,成为一名真正的护林人。
“在贮木场这么多年,干的都是造材、选材的工作,能在退休前成为一名护林人,为保护家乡这片绿水青山做点贡献,实在是值得高兴。”父亲作为官地森林管护站站长,在工作中,他不断尝试管护的新方法、新思路,在不断的总结和创新中,迅速成为了一名管护方面的行家里手。父亲的双脚踏遍了管护站辖区的山山水水,他的脚印留在了管护站生态功能区1012公顷的土地上。因常年巡护在丛林之间,风餐露宿、蚊虫叮咬,父亲身上不知刮坏了多少口子,踏破了多少双鞋子。他用心血和生命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用行动抒写着保护生态的感人故事,为建设美丽八林做出了生态环保人的应有贡献。
护林生活
再有半年多父亲就要退休了,离开他工作一辈子的岗位,享受退休后的的幸福生活。我翻开父亲的简历,里面并没有惊天的业绩,也没有什么壮烈的事迹,只有踏实走过来的执着。作为新时代的林业人,我会秉承父亲的愿望,接过他手里那重若千斤的“接力棒”,接力他的那份青春热情,接力他的那份责任担当,接力他的那份梦想信念。